最後更新日期 2025-03-06 by BossMT
首次發文日期 2025-02-17(首圖 / Leonardo)
在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,網紅們為了維持熱度無所不用其極,甚至不惜踩踏道德底線,讓「黑紅也是紅」成為一種暗黑生存法則。
網紅這條路,起初靠才華、靠創意;後來靠炒作、靠爭議;最後靠道歉、靠回憶。
— 然後,粉絲又回來了。
網紅崩壞學:流量至上的代價
最近孫生性騷擾事件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連道歉都不成誠意只為利益。又讓人開始思考:到底是什麼,讓這些曾經風光無限的網紅們,最後紛紛墜落,有的崩壞,有的翻車,有的直接住進免費鐵窗。
▮ 爭議當流量,黑紅也是紅?
曾經的網紅,靠搞笑、靠創意殺出重圍;現在的網紅,靠爭議、靠出軌吸引點閱。但我不能一桿子打翻所有網紅及KOL,這樣子有失公平。
孫生性騷擾事件曝光初期,他信誓旦旦:「沒錯,不道歉!」過沒幾天,又換了一張嘴臉:「如果讓對方不舒服,我願意道歉跟賠錢。」甚至利用自身知名度影響力操控輿論,將錯誤轉嫁到真正的受害弱者。但這世界不是抖內就能解決所有問題,人們對於是非對錯的標準,真的這麼容易被金錢模糊嗎?
除了孫生,前陣子的黃色小雞在柬埔寨拍假片被捕、朱學恆MeToo風波最後入獄…… 一連串網紅「翻車」事件,哪一個不是用醜聞堆疊流量?是道德缺失,還是流量至上的扭曲價值觀?
被罵翻,流量爆;道歉片,影片長度8分鐘,剛好能多塞幾支廣告;網友痛罵,演算法卻笑了。(道歉片5分鐘,後3分鐘黑畫面不是你的手機壞了,而是總計8分鐘可以多放廣告的youtube規定。道歉片也塞滿了算計。)
這年頭,流量成了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,甚至催生出一套固定套路:
出事第一步:否認 — 先撇清責任,看看輿論風向。
第二步:道歉 — 如果無法挽回,製作一支「誠意滿滿」的道歉片,最好超過8分鐘,方便塞進更多廣告。
第三步:過陣子復出 — 等風波過去,重新營造「改過自新」形象,粉絲回流,品牌再度找上門,流量變現再起。

▮ 台灣人的善良,成就網紅們翻身機會?
有人說,台灣人善良;有人說,台灣人健忘;有人說,台灣人愛熱鬧。於是一場場網紅爭議就像八點檔, 上演了一遍又一遍。
台灣人樂於給犯錯者機會,但這份「善良」,卻成了某些網紅的翻身跳板。他們利用大眾的記憶短暫、愛看熱鬧的特性,把每一次醜聞當成下一次流量再起的契機。
有些人真的相信這些跌倒過的網紅會改過自新。但更多的,是被演算法推著走,點進影片,讓這些「黑紅也是紅」的戲碼,繼續在流量金礦中挖個沒完。
▮ 網紅的盡頭,是監獄還是更高的流量?
我們見證了太多例子 —
從創意新星,到流量瘋子。
有人拼內容,有人拼爭議。前者累死,後者笑死。
人設崩了,沒關係,流量還在,洗個白,復出再來。
這是一場無限輪迴的戲碼:
- 被罵翻,流量爆
- 道歉片,賺更多
- 復出,洗白再來
流量,到底是網紅的免死金牌? 還是最終的墳前紙錢?
當有一天大家發現,「負面行銷」是最有效的行銷策略,「爭議事件」是最快的流量捷徑,「道歉片」可以賺最多的廣告費,讓網紅們樂此不疲,挑戰道德底線。這場遊戲,是不是就真的沒救了?
結論:流量不是免死金牌
錢,能買來熱度,但買不回尊重。
流量,能帶來關注,但帶不來價值。
追求流量變現本身沒有錯,當網紅們為了金錢,不斷挑戰道德底線,當大眾的記憶,越來越短,當負面行銷成為市場鐵律,這條路成為「不擇手段」的競技場,我們到底是在消費,是在被消費?我們以為自己在選擇內容,但其實內容正在選擇我們。
或許,真正的操控者,是流量規則本身。
這條路,到底是越走越寬,還是,越走越壞?還有改變的機會嗎?
我忽然想起,政壇的網軍事件,是否也有同工異曲的即視感….
延伸閱讀:網紅 / 名人流量密碼系列
🔷 網紅流量密碼:黑紅也是紅?孫生事件揭密!
🔷 王大陸大翻車:從男神到全民公敵!這波還能翻身?
